中国茶文化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自振与古代茶文献研究座谈会在九江召开
12月15日,由九江职业大学万里茶道茶学院、万里茶道茶艺国际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茶文化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自振与古代茶文献研究座谈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国茶文化文献领域的首次国际学术盛会,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研究与传播,具有开创性意义。
会议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校党委副书记、万里茶道茶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荣君出席并致欢迎辞。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万里茶道茶学院)党总支书记、万里茶道茶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捷主持开幕式、主旨演讲。荣君书记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九江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茶文化。他表示,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献研究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是推动当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九江职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荣君 致辞)
(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万里茶道茶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捷 主持)
在主旨演讲环节,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我校特聘教授、万里茶道茶学院院长余悦教授以《中国茶文化文献的当代承转与朱自振茶史研究的学术史意义》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余教授表示,中国茶文化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乾嘉之术到现代学术的兴起,再到如今进入人工智能的AI时代。这个新时代,茶文化文献的大数据呈现使得搜集更为快捷,检索更为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文字断裂性的问题,关键词搜索难以全面展现文献的上下文及其关联,导致文献辨析与解读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朱自振先生的茶文献整理与研究虽然采用传统方式,但却具有三大显著特征:终其一生的学术坚守、始终如一的通读原典、以及深入穷究资料的茶史研究;尽管他专注于古代茶文化,但也关注当代;虽未曾在国外求学,却放眼世界;他的学术追求与品格,在中国当代茶文化学术史上,依然具有深远的启迪价值和作用。
(余悦教授 主旨演讲)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柏权教授分享了以《茶道寻珠: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整理及其体会》为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横跨亚欧大陆的一条重要国际商道,今天是一条留给后人的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沿线留下了积淀深厚、类型多样的资料,是从事科学研究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源,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资料价值和应用价值。搜集整理万里茶道资料首先要了解沿线的资料类型,了解资料的大致存量,将传统文献阅读与查阅数据库、田野调查、访谈记录、参观博物馆等方式结合起来,全面掌握万里茶道茶业资料。通过对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整理,总结出,首先要掌握所搜集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大致存量情况,组建多学科、多语种的研究团队,采用多学科的搜集调查方法,形成密切合作、优势互补的团队关系。
(黄柏权教授 主旨演讲)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编审郭孟良先生以《观澜听涛:一起走过四十年——一个编辑视野中的当代茶文化读物出版史》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认为近四十年来中国茶文化的复兴,推动茶文化读物出版传播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高潮期。“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受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和台港茶艺的影响,中国茶文化活动悄然风起,《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和《茶业通史》出版成为标志。90年代茶文化国际研讨会连续召开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茶文化期刊的陆续创办,大型茶文化集体项目和个人专著的出版,普及读物的不断增多,逐步汇流成潮,蔚为大观。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公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境界的升华,茶文化读物出版激流澎湃,全面繁荣,然也不免泥沙俱下,瑕瑜迭见,从而引发对质量的忧虑和对精品的呼唤。“大浪淘沙始见金,沧海济帆终接云”,我们期待新时代中国茶文化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基本建设稳步推进,严谨规范,同步实现数智化转型,打造中国茶文化基础资源平台;学术著作综合创新,再攀高峰,构建起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大众读物全媒体呈现、全网络传播,从而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物质与精神乃至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一道文化的桥、心灵的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实现伟大复兴贡献茶界的力量。
(郭孟良先生 主旨演讲)
“典籍华章:朱自振学术文献展”是为了纪念和展示中国著名学者朱自振在文献学和古籍整理方面的卓越贡献。展览从三个方面对朱自振先生进行介绍:一、不懈求学路。朱自振先生自1959年大学毕业后,便坚定地走上了茶史研究的道路,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他为中国茶史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朱自振先生不仅系统性地整理了大量茶文化资料,还提出了巴蜀是中国饮茶文化发源地的学术主张,推动了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二、一生事典籍。朱自振先生一生执着于学术研究,秉持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风范,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茶史研究人才。他的言传身教赢得了广泛尊敬,为后学树立了榜样。此次展览不仅展现了朱自振先生的学术成就,更是对他毕生心血的致敬与回顾。三、醉心研茶史。朱自振先生的学术生涯从未止步。从1959年起,他与众多学者共同核实、整理茶史资料,推动了《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重要文献的出版,成为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1995年退休后,他依旧积极投身于茶史资料的整理与编纂,主编了《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等重要著作,对推动国内外茶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展览现场通过展示朱自振先生在古籍整理、文献校勘等领域的具体成果,体现了他对文献整理和古籍考证方法的独到见解和贡献;通过展示朱自振先生生平的照片,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朱自振先生的学术风采、工作方式与个人魅力。朱自振先生的学术成就涉及文献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展览还通过不同学科的视角,展现了朱自振的跨学科思维和影响力。此外,朱自振不仅在古籍整理上成就斐然,他还强调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展览通过介绍朱自振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体现了他对文献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朱自振先生矢志不渝,终其一事的学术品格;朱自振先生至理名言,语重心长的深情寄托,将激励与昭示着中国茶文化大道上的后来者!
(典籍华章:朱自振学术文献展)
在“朱自振与古代茶文献研究座谈会”上,分别由朱自振先生家属代表袁国栋,朱自振先生所在单位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员朱世桂,朱自振先生第一位博士生代表章传政,对朱自振先生进行缅怀,朱自振先生在茶文化研究中的学术地位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与高度肯定。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来自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的5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中国茶文化文献研究”、“朱自振与古代茶文献”、“茶史研究”等主题交流探讨,例如:“日本近世煎茶书百态”、“诸冈存《喫茶新养生记》译介及茶学研究的综述”、“海外拾零:日本藏《中国茶业文献目录》译考——纪念朱自振先生90周年诞辰”、“试论红茶起源说与日本红茶创制”、“武夷茶名丛的文本变迁与当代价值”、“朱自振及其茶史研究理路特点”等。参会专家围绕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氛围融洽而富有启发性。
(座谈会、学术研讨会)
余悦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首先,传承和发扬朱自振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成果至关重要,朱自振先生魅力不仅体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上,更在于对年轻一代学者的激励作用;其次,本次会议是中国茶文化文献领域的首次国际学术盛会,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仍将继续推动此类跨国学术交流;最后,茶文化研究的前景广阔,特别是许多年轻学者的加入为茶文化文献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未来的茶文化事业需要更多年轻学者的接力与创新、继承和超越,为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余悦教授总结发言)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茶文化文献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为茶文化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化茶文化文献研究与全球学术界的合作交流,充分挖掘和弘扬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通过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与资源共享,我们不仅要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还要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展现茶文化在促进人类文明交流、文化互鉴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坚信,茶文化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内涵,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和谐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化旅游学院报道
用户登录